2021年6月4~6日,由中華醫學會及所屬呼吸病分會主辦,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和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協辦的中華醫學會2021年全國肺功能學術會議在上海青松城大酒店召開。本次會議圍繞呼吸系統疾病的預防、發病機制、診斷、治療、流行病學及基礎方面的學科進展,包括呼吸系統感染、腫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方面的臨床與基礎醫學的新進展展開學術演講和深入交流。
大會伊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院士在開幕式致辭中提到,近年來,全國的肺功能技術工作,在各級衛生管理部門、醫療機構管理者、醫務人員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進步,但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每年仍有大量的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因未得到及時的檢查、診斷和治療而影響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同時醫療人員在肺功能相關疾病診治水平和操作技術上還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全國肺功能技術操作的“規范性”和“同質化”發展亟需同仁們迎頭奮進,共同努力!
會議現場,賽客模式頻現多位專家的授課時段。在基層肺功能與呼吸慢病早篩環節,國家呼吸醫學研究中心鄭勁平教授對“人工智能肺量計檢查結果評估在基層呼吸慢病早篩干預中的應用”進行詳細的介紹,并強調物聯網肺功能是未來基層呼吸慢病管理的發展趨勢。
浙江省慈溪市人民醫院呼吸科胡征教授在《基層肺功能檢查小氣道功能障礙分析及區域性質控管理》專題講座中,建議將慢阻肺診斷的金標準——肺功能檢測,納入常規體檢。結合呼吸疾病小氣道病變診斷原理科學研發的便攜式肺功能檢測儀則十分適用于基層醫療系統進行規?;瘷z測應用,普及肺功能儀對呼吸慢性疾病的早診早篩早治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而后,他以賽客聯合慈溪市人民醫院聯合建成落地的呼吸慢病管理系統為示例,講述建立區域性智能化新模式對于地區肺功能質控管理的重要性。自該項目落地成為全省范圍內首個呼吸系統疾病智能遠程會診及管理中心后,2020年慈溪地區肺功能檢測受試者數據無效率同比2019年降低約15%,該區域性檢測質量明顯提升。
《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明確了實施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行動,引導重點人群早篩肺功能,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檢查能力。
而在當日的“肺功能與康復”環節中,中日友好醫院的趙紅梅教授、楊汀教授以及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的龐敏教授,恰好就“肺動脈高壓呼吸康復理論與實踐”、“呼吸肌訓練效果評價指標及不同呼吸疾病肺功能的影響”、“呼吸康復在改善慢阻肺肺功能的作用和價值”論題作呼吸疾病肺康復及呼吸訓練方向的深入講解,這與賽客始終為廣大患者謀求的呼吸康復福祉不謀而合。
本次會議的中心人物之一的白春學教授在他的專題演講中以賽客便攜式肺功能檢測儀作為開題主體。這是一款由賽客研發的物聯網便攜式肺功能檢測儀,“一呼一吸”間就可將達到高等級質控標準的科學肺功能檢測報告上傳云端。
現場,白春學教授用一句“以網為器可以平天下”,幽默風趣地闡述了物聯網肺功能檢測儀對于呼吸慢病診療的意義。不止于肺功能檢測儀,這套物聯網肺功能模式涵蓋了不同的臨床需求,包括:呼吸檢測、呼吸訓練、分級診療、云端管理、自我管理、協助監測等。實現可靠感知與智能處理一體化,給病人全時空、全天候的管理指導。同時,物聯網肺功能高質控填補了國內外市場空白,全新模式惠及大眾,真正為病人解決問題。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王剛教授從呼吸慢病的長期管理到肺功能監測數據的統計、預警、分析;從院內的多科室應用到呼吸慢病患者的居家自我管理、遠程評估,對便攜式肺功能儀的臨床應用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并對物聯網呼吸訓練器在呼吸慢病管理中的應用給予了肯定。
會議現場,賽客物聯網呼吸慢病康管方案軟硬件設備人氣高漲,顏值超高、小巧輕便的賽客便攜式肺功能檢測儀、可實時評估患者血氧、血氣、膈肌、心肺功能的“6分鐘步行試驗”智慧組合、為重度患者提供肌力訓練的“半沉浸式”鼓勵體驗上下肢功率車、以及為穩定期患者量身定做的家居呼吸訓練器等,引發觀摩熱潮,與會同仁們紛紛上前親身體驗,攝像記錄。
為期3天的學術會議仍在繼續,賽客歡迎廣大醫界同仁們現場參觀體驗,交流指導。也希冀通過本次會議,為促進呼吸慢病領域的交叉融合和學科蓬勃發展、構建全國肺功能規范化培訓的三級醫院網絡貢獻一份綿薄之力!最后,祝愿本次會議圓滿成功,早日實現全國肺功能技術操作的“規范性”和“同質化”愿景目標!
會議主席宋元林教授、胡征教授、陳亞紅教授、白春學教授蒞臨展位指導
當前,賽客基于目前掌握的技術和科研條件,已全身心地投入基層呼吸系統疾病早期篩查干預能力提升項目中。賽客足跡已遍布全國各省市地區,助力當地衛健委建設肺功能呼吸大數據平臺及全流程質控系統,為各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高效展開肺功能篩查項目添磚加瓦。